高职单招考试大纲
+

2026年河北省高职单招考试九类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

2025-09-13 01:26:01    作者:宋涛    来源: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河北省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单独考试招生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考试九类职业技能考试说明


专业基础


一、考试范围

  根据河北省高职单招考试九类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本类专业基础考试科目为政治。考试范围以教育部普通高中政治学科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结合高中政治科目教学实际情况。考试形式为笔试。


二、试卷结构

  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满分100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约占20%;《经济与社会》约占20%;《政治与法治》约占25%;《哲学与文化》约占10%;《职业道德与法治》约占15%;时事政治约占1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第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了解党带领全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程,理解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认识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阐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懂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历史地位。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1.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思想来源、资本主义发展和无产阶级斗争实践需要。
  1.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1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2.2社会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2.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完成。
  2.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2.2.3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成就和经验教训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3.1伟大的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开启、进程、成就、意义。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4.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的内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强国梦的“两步走”战略安排、新时代青年的使命。
  4.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内涵、历史地位、指导意义。
  第二部分:《经济与社会》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如何坚持和巩固基本经济制度。
  1.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健全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2.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2.1贯彻新发展理念
  2.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3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2.4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部分:《政治与法治》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2.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如何理解党的全面领导,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3.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了解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4.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4.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4.2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的涵义、总目标、原则
  4.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4.4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第四部分:《哲学与文化》
  1.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世界的本质
  2.1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理解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懂得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
  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坚持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2运动的规律性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具有规律性。
  3.世界的规律性
  3.1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2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及对立统一规律,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矛盾问题的精髓,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4.实践与认识
  4.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理解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增长才干。
  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真理及其属性,领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重要性,学会识别假象,明辨是非,在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5.探寻社会的真谛
  5.1社会历史的本质是实践
  5.2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5.3社会历史的主体一一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要求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理解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地位,领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6.实现人生价值
  6.1人生价值与人生价值观
  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6.3价值创造和实现
  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理解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奉献社会中书写人生华章。
  7.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7.1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了解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坚定文化自信。
  7.2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意义,理解文化创新的动力和途径。
  7.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建设文化强国与增强文化自信。理解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五部分:《职业道德与法治》
  1.道德
  1.1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理解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意义,领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对成长成才的意义。
  1.2了解道德特点和作用,体认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倡导共产主义道德,以及新时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1.3了解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主要内容,努力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
  2.职业道德
  2.1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特点及时代变迁,理解职业道德对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人岗位成才的必要性,阐释新时代对高素质劳动者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
  2.2理解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努力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2.3了解劳动精神、劳模精神的内涵,理解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的意义,充分认识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职业都很光荣的道理,体会以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的作用。
  3.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养成
  3.1了解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的关系,理解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认识职业礼仪对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作用。
  3.2掌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理解内省、慎独等修养方法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重要意义,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4.建设法治国家
  4.1懂得法治的科学内涵,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成,知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4.2理解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描绘法治国家的愿景。
  5.维护宪法权威
  5.1理解我国宪法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原则;分析公民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权利与义务观。
  5.2懂得宪法实施的意义,理解我国宪法监督制度,增强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意识。
  6.民法、刑法及程序法
  6.1阐释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分析法律与纪律的关系,了解违法行为的分类,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6.2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了解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分析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增强依法处理民事关系的意识。
  6.3简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解释犯罪的特征和构成要件,了解犯罪种类和刑罚的目的,自觉预防犯罪。
  6.4了解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懂得纠纷解决的诉讼及非诉讼方式,学会依法维权,做守法好公民。
  第六部分:时事政治
  1.2025年4至2026年3月国内外重大时事。
  2.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


职业适应性测试


一、考试范围

  职业适应性测试重点考查学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所必备的基本素养和职业适应能力。根据本类专业培养目标和高中考生教学实际
  进行命题,考查考生相关学科基本素质和适应职业的能力,主要考查考生历史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综合素质。考试形式为笔试。


二、试卷结构

  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满分350分。历史知识约占30%;信息技术知识约占30%;综合素质约占40%。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历史知识
  (1)中国古代史纲要
  中国古代社会的起源和原始社会;形成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的过程;秦朝的崛起和统一;建立汉朝和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民族大融合时期的南北朝时期;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2)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历史的背景和特点;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太平天国和中西文化的冲突;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
  (3)世界现代史纲要
  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与严重后果;美国大萧条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繁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新变革;当代世界的主要问题。
  2.信息技术知识
  (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了解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掌握计算机硬件及相关设备的基础知识。
  (2)操作系统的使用
  掌握Windows桌面管理、文件管理、系统管理等内容。
  (3)网络基础知识及因特网的应用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概念;掌握浏览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4)文字处理基本知识
  熟悉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文件内容的录入、编辑排版、页面设置。
  (5)电子表格基本知识
  掌握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的基本操作;掌握数据的管理与分析、图表的创建。
  (6)幻灯片基本知识
  熟悉幻灯片的基本操作;掌握幻灯片外观的修饰、动画设置。
  3.综合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
  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意识等。
  (2)人文素质
  语言理解表达、文学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艺术知识等。
  (3)理解与交流能力
  考查理解性阅读、信息表达与沟通、人际交往礼仪及团队合作等能力。
  (4)科学思维能力
  考查运用逻辑推理来判定解决问题的建议、结论和方法的能力。考查对事物进行观察、分辨、判断和剖析的能力。
  (5)外语能力
  名词的单复数、名词的所有格;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关系代词和不定代词等;冠词a,an,the的基本用法;介词的基本用法;连词的基本用法;基数词、序数词、分数和百分数等;形容词、副词的基本用法;16种动词时态;非谓语动词;主谓一致;陈述句、疑问句(包括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和反意疑问句等)、祈使句和感叹句等;主+系+表、主+谓、主+谓+宾、主+谓+间宾+直宾、主+谓+宾+宾补、There be结构等基本句型;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等。

  掌握基本的英语阅读和交际话题及能力。


  咨询电话:0335-5926130


微信扫一扫,加微信好友咨询高职单招、对口升学问题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朋友圈,及时更新单招考试、对口升学最新信息。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单招历程
河北显智职教高考网客服电话:15373958413 宋老师
  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400号  冀ICP备13003832号-13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