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升学试题
+

2025年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文化考试语文试卷古代诗歌阅读

2025-10-11 10:03:08    作者:宋涛    来源:河北显智职教高考网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泊钱塘》

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那从问,微吟寄短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已是傍晚时分,写出飘荡在外的游子对无家可归的凄凉心情。
  B.颔联中“树里”“风前”承受着餐风饮露的生活,让诗人对现在的清贫满腔忧愁。
  C.颈联说树叶也因难以承载离别之情而坠落,连“寒流”也载不动思乡之梦。
  D.尾联写轻轻吟唱思乡曲,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2.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茅坤,明代散文家、藏书家。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提倡学习唐宋古文,反对“文必秦汉”的观点,至于作品内容,则主张必须阐发“六经”之旨。
  B.《夜泊钱塘》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主要叙述诗人夜间游览钱塘县的经过及所见景物,是一首典型的游子思乡诗。
  C.“树里”“风前”承受着餐风饮露的生活,这就更让诗人怀念自己曾经的生活。此时正是“孤灯”难眠,见“雁”思归之际。
  D.诗人是想“借酒消愁”,可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借酒消愁愁更愁”,“杯酒”哪能化解浓浓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

【答案】1.B 2.C


解析

  【导语】《夜泊钱塘》以孤舟暮泊为引,通过“孤灯”“一雁”等意象层层递进乡愁。颔联工对中“树里”“风前”的空间切割,与颈联“迸”“入”的动势描写形成张力,将落叶离心、寒流乡梦的抽象情感具象化。尾联“微吟寄愁”的克制表达,反衬出愁绪之深,体现明代文人“文道合一”的创作追求。全诗以景语作情语,在清冷意境中完成对羁旅之思的立体呈现。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让诗人对现在的清贫满腔忧愁”错误。颔联“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主要通过描绘孤灯、秋雨、孤雁等意象,营造的是漂泊孤寂的氛围,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非“对清贫的忧愁”。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更让诗人怀念自己曾经生活”错误。“树里”“风前”等意象营造出凄凉的氛围,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而非“怀念自己曾经的生活”。
  故选C。
附件下载


微信扫一扫,加微信好友15373958413咨询高职单招、对口升学问题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朋友圈,及时更新单招考试、对口升学最新信息。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 相关评论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单招历程
河北显智职教高考网客服电话:15373958413 宋老师
  冀公网安备13010202003400号  冀ICP备13003832号-13
【电脑版】  【回到顶部】